會冬眠的龜山島 春夏限量拜訪

曾為軍事管制、後來開放觀光的龜山島,被定位為「生態島」,目前由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NEYC)管理。為了讓觀光與生態保育平衡發展,龜山島每年登島遊客都進行總量管制,並且限定季節拜訪,考量遊憩將對自然環境產生壓力,每年僅 3 月至 11 月開放民眾登島觀光,且不提供住宿過夜,是「會冬眠的島」;其實,這樣安排也是因為考量東北季風海況不利航行,就規劃讓島上生態「休養生息」。

NEYC 制定與運行的龜山島實施總量管制制度,歷經多年的檢討修正,現行的制 度為,限制遊客人數1800 人/日(2015 年至今),並疏導同一時段島上遊客人數,每日登島時間分 4 時段,每時段登島總人數以 450 名為原則。島上也分區管理,僅開放龜山島南岸及北岸碼頭與龜尾湖周邊步道供一般民眾活動參觀,401 高地則每日限額 100 名供民眾申請,其餘森林及無步道設施區域, 只供專案申請之研究人員進入活動。

龜山島有豐富的海上景觀資源,賞鯨豚、繞島、立槳、獨木舟等活動盛行,但附近黑潮暖流帶來高經濟價值洄游性魚類,也是台灣主要漁場之一。龜山島南方海域就是櫻花蝦的主要作業漁區,漁期為 2 至 7 月,曾引發觀光與漁業活動相互干擾,經多單位共同經營管理、協調溝通,建立合作機制,終解決問題,近年也支持於龜山島推動原島民歷史文化。

日月潭從循環開始 跟一次性飲料杯說再見

過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轄內業者每年合作舉辦淨潭活動時發現,所清理出的垃圾大部分是塑膠、寶特瓶及飲料杯等;去年(2021年)因大乾旱造成潭底裸露,及中部地區因缺水所進行限水措施,更讓在地人警覺氣候變遷的巨大影響。有鑑於台灣每年用掉約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衍生出4.7萬公噸垃圾量,日管處帶頭從源頭減量思考,發起「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行動,導入「循環杯借用系統」及「友善奉茶行動」,除了設置3處循環杯自助歸還站外,更有16間轄內店家主動參與循環杯免費借還行列、超過50家業者加入友善奉茶行動;

今年運用3C科技在全台借還點及奉茶點的串聯下,誘發遊客改變習慣,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參與,共同達成降低一次性用品垃圾量的目標。

這項行動更獲得日月潭在地業者熱情響應,以異業結盟的方式推出了「減廢套裝旅遊商品」,串聯水上遊憩活動、邵族傳統文化導覽、就地取材自製食物盤、SUP體驗與撿拾潭邊廢棄物等遊程,遊程中更有驚喜任務推出後遊客反應熱烈、快速額滿,吸引更多在地商家加入,更讓在地業者更有動力。

好美里總動員 重建沙灘及濕地成為「鱟寶寶搖籃」

好美寮自然保護區位於嘉義布袋鎮好美里,因氣候變遷及其他因素,造成120米海岸沙灘消失。2009年莫拉克颱風期間,海浪直接沖過堤岸進入社區,造成重大損失,近年社區、業者、非政府組織和政府機構討論出與大自然共存的環境恢復方法。從2016年起,在地發起「沙灘復育,守護海岸線」行動,與居民、林務局開始植樹防沙,並用廢棄牡蠣架建防沙籬笆、種植牽牛花等來「固沙」,6年來,已種植超過6000株海灘牽牛花和保安林,成功使海岸線延長100米,逐步恢復海灘原狀且減少颱風損害。

值得一提的是,努力清除海廢找回沙灘,也讓一度消失的活化石-三棘鱟現身。三棘鱟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紅皮書的瀕危物種,而好美寮濕地從2019年紀錄到的稚鱟族群量及棲地都有增加,去年(2021年),嘉義縣府委託單位更成功孵化600隻鱟寶寶,創下首次由成鱟自然產卵,大量孵化稚鱟紀錄。

好美寮沙灘濕地每年春季、秋季都有大型淨灘活動,去年(2021年)還有兩家企業加入了海灘領養計畫;由在地高中生所發起的淨灘社群,2017年只有8人加入,到2020年已有100人加入淨灘,也讓當地生態教育、生態遊程持續發展中,在地居民投入培訓計畫,發展成不同主題遊程、海廢利用、工作假期等,還有蚵架盆栽相關DIY活動,讓永續行動也能變成生計。另外,當地畫家創作的3D壁畫,以水產養殖業和海洋生態為主題,也讓「好美里3D彩繪村」大大走紅,自2016年來,每年帶動近新台幣5億元產值。

綠色行動的創新與決心_雲品溫泉酒店

雲品溫泉酒店是台灣第一家五星級飯店取得CU-GSTC國際永續飯店認證(2019),也通過台灣環保飯店認證金級認證,經營團隊並未因為認證取得則停下腳步,而是籌畫將飯店房間的寶特瓶裝水全數替換成非一次用的飲水裝置系統。

協會曾經輔導台灣部分旅宿業(5-60間房),經驗值統計90%的業者都表示無法取消塑膠瓶裝水服務,擔憂客人抱怨,雲品溫泉酒店有211間客房,管理階層大刀闊斧地找出替代服務策略,取消房間內塑膠瓶裝水的供應讓從事永續顧問的專業者感受到其決斷力與決心。

取而代之的方案,是讓顧客滿意的氣泡飲水機,來降低遊客可能產生的不滿。211個房間,每日可服務 500位以上的客人,一個月可以減少約1.5萬寶特瓶垃圾,一年可以減少18萬寶特瓶垃圾。

雲品溫泉酒店團隊的永續實踐不僅只在瓶裝水,也包含永續旅遊許多面向。筆者本人過去因工作與生活型態,在台灣旅遊極少下榻高級飯店,過去二十年多選擇民宿作為旅遊休憩點,而在了解雲品團隊許多用心經營的細節後,被其用心所感動,讓我與家人以實際的消費行動入住,支持用心企業的創新與決心。

共好共享的夥伴關係_兩腳詩集概念旅館

兩腳詩集概念旅館是台灣第一個取得CU-GSTC國際永續飯店認證的業者,老闆阿莫是協會多年網友,從2013年開始在臉書認識,每次徵詢阿莫是否願意倡議永續相關的實驗,都可以得到無私的正面回應,並且不間斷地交換意見。在那個〈永續旅遊〉不太風行的年代,阿莫的永續理想與實踐,某個程度也支持了台灣永續旅遊向前推動的力量。

生物學背景的老闆雖然不是集集土生土長的居民,但卻讓協會夥伴學習到他在集集推共好、共享的永續精神,雖然多年來或有挫折;不過阿莫仍然沒有放棄。持續向永續經營目標邁進。

兩腳詩集概念旅館跳脫旅館只賣房間的傳統思維,作為一個觸媒、催化劑平台,勵志將集集地區友善農產品推銷給大家,讓集集友善農夫、土地可以循環發展,在人才短缺的集集鎮,飯店努力從不提供早餐到嘗試撥出人手,提供素食早餐,結合在地食材,讓住宿旅客能品嘗並閱讀到在地農產品的美味。在地咖啡、黃豆、愛玉、蔬果等, 店內也販售兩腳生產(天御梅)與在地農民的農產加工品。

作為一個永續催化劑媒平台,集集小旅行也是兩腳詩集不間斷在推動的一個項目,並且嘗試延伸到丹大地區布農族文化,由阿莫花心力去拜訪農夫、相關團體、踩線串聯,這幾年更協助學校團體在集集地區與濁水溪流域進行現地教育課程,讓更多青年後輩有機會接觸永續的學習與教育。

樸實轉譯太魯閣文化_布洛灣山月村

太魯閣布洛灣山月村飯店(以下簡稱山月村)是台灣在2012年第一家通過國際STEP永續生態認證銅級標章的本土飯店。不僅在環保與減碳方面每年都有新的進展,更值得學習的是村長的經營理念讓山月村在當時CSR還沒普及的年代,就有「企業責任」的行動做為,讓山月村成為協會在台灣起動永續旅遊堆展的一個標竿模範,村長二話不說地允諾一起推動國際認證,在那個年代,成為永續旅行協會夥伴持續被拒絕的現實情境下的一盞明燈。

山月村強調業者對於在地自然環境、社會文化與社區經濟的保護與回饋的永續平衡發展,其硬體設備或許無法闢美國際連鎖五星級飯店的豪華;但村長與全體工作夥伴長期對於在地太魯閣族文化保存、地區周邊原住民族的關懷照顧,以及與在地藝術家合作展售在地藝術產品。雖然山月村因國際外語認證文件工作的人力不足而沒有繼續申請國際永續標章,但這十年來,每次入住山月村,都能看到山月村在永續發展上的進步。

而其在展現飯店營運與社區文化結合、轉譯的永續表現上以級在地關懷與回饋工作,仍是永續飯店的最佳案例。特別是對於喜愛山月村的國際旅客來說,山月村環境保育、文化保存、社區責任的永續行動,超越了語言隔閡,與近聯合國及世界旅遊組織重視旅遊業者的永續(Sustainability)與責任(Responsibility)的趨勢相符。品,支持社區經濟等努力,絕對是台灣旅遊業界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