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在地文化、節能簡碳,同時將自己對環境的衝擊減到最小,增加在地經濟回饋的旅人。

日月潭、龜山島、嘉義好美里勇奪2022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獎

【新聞稿】_照片左一全球百大故事競賽負責人Louise de Hemmer / 左二 台灣觀光局駐德國辦事處主任謝長明 / 右二台灣永續旅行協會顧問張怡平 / 右一 ITB柏林總部 企業社會責任CSR專員 Rika Jean Froncois 2022綠色目的地暨未來觀光峰會(Green Destinations 2022and Future of Tourism Submit) 於2022年9月26日在希臘雅典展開,並在當地時間27日晚間18時(台灣時間9月28日凌晨)進行「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獎」(Top 100 Destination Sustainability Stories)頒獎,本年度台灣有3個目的地永續故事獲獎,分別是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日月潭減廢行動」、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會冬眠的龜山島」、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好美里找回消失的沙灘」獲獎(排序依提案單位字首筆畫)。 該獎項由荷蘭非營利組織「綠色目的地基金會」(Green Destinations Foundation)舉辦,獎項名稱於去年度(2021年)由「全球百大綠色目的地比賽」深化為「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獎」,盼透過永續故事的呈現,分享綠色目的地永續實踐的親身經歷與心路歷程,促成跨域與跨國交流,讓競賽轉型為相互學習的交流平台。 參賽者(目的地管理單位)在通過第一輪的永續基礎準則評鑑後,方能進入第二輪「優良實踐故事評選」(Good Practice Stories),而評比標準除了永續行動實際內容外,更包含完整性、永續性、有效性、創新度及可仿效施行程度,最重要的是行動過程中的具體數據資料等。 疫情影響,綠色目的地年會與頒獎典禮,過去兩年轉為線上舉辦,本年度峰會由希臘雅典主辦,交通部觀光局指派德國辦事處謝長明主任出席代表領獎,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由張怡平顧問代表與會,與各國目的地代表、產業代表及社區團隊等得以在歐洲同聚,本屆「2022綠色目的地暨未來觀光峰會」議程涵蓋觀光業者如何在運用數位科技,將永續思維納入產品設計過程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地;飯店業者運用數位科技傳達友善環境的動人故事、目的地管理單位致力文化遺產保存與尊重地方生活脈絡來呈現真實的在地文化,並透過永續旅遊的實踐回饋社區。 另外,這次年會更特別與未來觀光聯盟共同合作,會議中針對全球疫後觀光市場,提出氣候變遷的調適與行動原則,提供與會代表們有更多接續參與的行動方針,藉此讓疫後觀光產業創造多贏的效益。 2022年臺灣獲選全球百大永續故事獎的案例如下(排序依提案單位字首筆畫): 日月潭從循環開始 跟一次性飲料杯說再見 過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轄內業者每年合作舉辦淨潭活動時發現,所清理出的垃圾大部分是塑膠、寶特瓶及飲料杯等;去年(2021年)因大乾旱造成潭底裸露,及中部地區因缺水所進行限水措施,更讓在地人警覺氣候變遷的巨大影響。有鑑於台灣每年用掉約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衍生出4.7萬公噸垃圾量,日管處帶頭從源頭減量思考,發起「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行動,導入「循環杯借用系統」及「友善奉茶行動」,除了設置3處循環杯自助歸還站外,更有16間轄內店家主動參與循環杯免費借還行列、超過50家業者加入友善奉茶行動; 今年運用3C科技在全台借還點及奉茶點的串聯下,誘發遊客改變習慣,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參與,共同達成降低一次性用品垃圾量的目標。 這項行動更獲得日月潭在地業者熱情響應,以異業結盟的方式推出了「減廢套裝旅遊商品」,串聯水上遊憩活動、邵族傳統文化導覽、就地取材自製食物盤、SUP體驗與撿拾潭邊廢棄物等遊程,遊程中更有驚喜任務推出後遊客反應熱烈、快速額滿,吸引更多在地商家加入,更讓在地業者更有動力。 會冬眠的龜山島 春夏限量拜訪 曾為軍事管制、後來開放觀光的龜山島,被定位為「生態島」,目前由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NEYC)管理。為了讓觀光與生態保育平衡發展,龜山島每年登島遊客都進行總量管制,並且限定季節拜訪,考量遊憩將對自然環境產生壓力,每年僅 3 月至 11 月開放民眾登島觀光,且不提供住宿過夜,是「會冬眠的島」;其實,這樣安排也是因為考量東北季風海況不利航行,就規劃讓島上生態「休養生息」。 NEYC 制定與運行的龜山島實施總量管制制度,歷經多年的檢討修正,現行的制 度為,限制遊客人數1800 人/日(2015 年至今),並疏導同一時段島上遊客人數,每日登島時間分 4 時段,每時段登島總人數以 450 名為原則。 [...]

台灣東北角採用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規劃社區型友善遊程,落實全球指標之在地化接軌

台灣東北角採用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規劃社區型友善遊程,落實全球指標之在地化接軌 響應2017年「國際永續旅遊年」( 2017 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由國際旅遊組織龍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聯合國基金會(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與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組成之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簡稱GSTC)與台灣交通部觀光局合作,於6月16日至6月18日於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區(簡稱東北角風管區)舉辦全球永續旅遊準則培訓課程。 本次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培訓課程,由GSTC指派環球生態旅遊培訓中心 (The Globe Ecotourism Training Centre – GETC)執行,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所與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在地協辦,該課程除了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相關內容,也將東北角地區友善旅遊的規劃與推動納入本培訓執行計劃,結合永續三元素:環境、文化與社區特色,規劃三條東北角社區型友善遊程:【舊草嶺自行車隧道】、【卯澳漁村文化保育參訪】與【福隆海洋保護與海洋藝術創作】,透過社區居民、回鄉青年分享他們保護環境的故事,同時結合在地特色活動、在地友善食農餐廳等,讓參與培訓的學員有機會認識不同的東北角與深入在地生活。 除了在地居民的參與,本次的友善遊程更結合在地福隆國小,運用福隆國小長期經營的沙雕教學資源,設計沙雕活動。而參與本訓練課程之福隆貝悅飯店更配合主辦單位減少瓶裝水之使用,會議全程不採用一次性塑膠餐具,並鼓勵所有與會人員自備水壺、牙刷、雨衣等用具。 GSTC講師兼環球生態旅遊培訓中心創辦人Steven Chang表示:「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是全球永續旅遊組織的龍頭,這次很榮幸地能夠與台灣交通部觀光局合作,在台灣舉辦永續旅遊準則培訓課程,也很感謝東北角暨宜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的協助參與交流,透過與台灣永續旅遊專家交流,規劃更符合永續旅遊準則之「社區型友善遊程」,結合地區回鄉青年、福隆國小、在地飯店、在地民宿、在地餐廳以及海洋大學海洋生態復育計劃,也結合了在地卯澳漁村文化、舊草嶺隧道的歷史遺址以及一年一度的國際沙雕藝術。」 GSTC為全球制定永續旅遊準則之最高單位,為全球兩百多個綠色、永續、生態相關之認證標章,提供統一的永續標準規範,在管理與行銷策略上整合:生態環境、古蹟遺址與住民福祉,達到旅遊地區的永續發展。這套準則可以應用於觀光景區、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部落社區與相關旅遊產業(如飯店、旅運、旅行社等),提供全球綠色旅遊市場一個行銷平台。 全球許多國家紛紛投入永續旅遊的管理策略,以「質量」取代「數量」為目標,提升旅遊的品質。面對鄰近國家環境資產結合觀光永續發展的積極投入,台灣觀光局也開始將豐富文化資產串聯生態與在地社區,搭上2017國際永續旅遊的浪潮,讓台灣的文化資產旅遊、大自然旅遊能開始朝向跨域整合管理與行銷模式,也讓世界看到台灣政府在永續觀光的努力。  

了解,尊重,珍惜 – 我的海外志工服務經驗

作者:林道瑄 中華民國政府一直推動「志願服務」的制度,鼓勵各行政單位招募志工,在理想的狀況中,「志工」不但可以精簡公務機關的人事開支,也可以讓這些有錢、有閒、又有能力的人,得到幫助他人、回饋社會的機會。但,理想終歸是理想,與現實狀況還是有很大的落差。國內的志工服務狀況無論是好是壞都無需我在此贅述,但不知是否台灣的「志工市場」已趨近於飽和,以至於近年來,興起了一股到國外服務的熱潮。 海外志工在許多國家已行之有年,例如聯合國的「UNV」、美國的「Peace Corps.」、或是日本的「JICA」,每年都派出大量的志工至第三世界國家服務,服務內容也依當地的需求及志工本身的專長而不同,但主要還是以公衛、醫療、教育、環保、資訊、農技為主。這些志工的身分皆具有官方的色彩,在駐派國的期間,除了發揮自己的專長外,也肩負起外交的責任。在台灣,類似的單位是隸屬於外交部的「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國合會」)。國合會的合作對象僅限於台灣的友邦,所以相較之下,志工駐派點及人數規模都大不如其他的國家。國合會每年都會招募、甄選長短期志工,密集訓練後派駐至邦交國。相較於其他民間團體,國合會的福利制度相當優渥,吸引不少有為青年投入海外志工的志業中。 我,剛結束國合會派遣,駐派在泰國北部的兩年半期志工。 當初申請之前並沒有想太多,只是單純的想換個工作環境,就誤打誤撞的來到了泰北。我服務的地方是一所由當地華僑所成立的中文高中,學校的制度與台灣一般的高中相似,並使用僑委會提供的台灣高中課本,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上課的時間,因為大多數的學生白天就讀一般的泰文高中,我們只能在晚間上課。目前學校的師資是仰賴國合會及僑委會派遣的志工老師為主,另有自聘數名當地的老師。學校總共有3個年級,共9班,學生大約有300多名,來自泰北各地,大部分是華人(雲南人)後裔,但也有部分是少數民族或是中泰混血。 由於學校的運作及師資幾乎都是依靠志工,所以我們在這邊有機會見到形形色色的志工老師。在泰北,志工老師的類型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國合會或僑委會派遣的長期志工,服務時間為1年至2年;另一種則是近年台灣流行的短期大學生海外志工,由青輔會補助,利用寒暑假期間到海外服務,服務人數、時間、地點、工作內容都不固定。 當然,我們遇見了很多熱心服務,無私付出的志工,也有許多來自各地的民間、宗教團體投注人力、物力,更有一些有心人士長期的在這裡經營、付出,將改善泰北教育環境作為他們人生中的另一個志業。他們不辭辛勞,默默付出,為的是要讓泰北的華人後裔有受教育的機會,也不要忘了祖先的文化及語言。然而,有好的典範,就會有不好的例子,每年來泰的志工有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想法,我將我在泰北觀察到的一些不適當的志工案例做了簡單的分類: 1. 體驗生活,終日遊山玩水 很多拿著政府補助的海外志工把服務的機會當作是一次由國家買單的旅行,到了駐派的地點,不是先試著融入環境,而四處打聽旅遊資訊,甚至招兵買馬,邀請台灣的親朋好友來旅遊。又或是拉著學生,要求學生騎機車帶著志工老師出去玩,學生多半不懂拒絕,更讓志工老師得寸進尺。 2. 退休養老,不問世事 泰北的生活簡單,氣候怡人,環境雖不富裕,但物質方面也不至匱乏。許多年長的志工將這邊當成退休養老的好地方,每日種花養鳥,怡然自得,但來到這邊的學校最主要的工作應是教學,而這些志工卻對學生事務及教學品質蠻不在乎,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3. 自以為是,不尊重當地文化 泰北不是台灣,各有各的優缺點,但志工們常喜歡將兩地做比較,認為泰北落後不便,學生程度差,他們充滿優越感,自以為來自一個比較先進的國家,但這樣的比較又有什麼意義呢?既來之,則安之。試著融入當地的生活,了解別人的文化,不要只會一昧的批評、嫌棄,不是更快樂一些嗎? 4. 桃花朵朵開,私生活混亂 不論是暑期志工或是長期志工與學生發生感情的事件時有所聞,也有人明顯地表示出是要來泰北談戀愛、找對象、或是尋找第二春的。雖然兩情相悅,也是好事一樁,但在泰北這樣一個傳統保守的環境中,這樣的行為會使當地居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傳出難聽的閒言閒語,破壞台灣人在當地的形象。 5. 貪小便宜,錙銖必較 能有機會及能力至海外服務,理應要把握機會,奉獻付出,但還是有少數志工對於工作時數或內容斤斤計較,要做事時,總是不見蹤跡,但是吃喝玩樂的場合永遠少不了他們。也有一些志工濫用政府提供的福利制度,為了「爭取」不應得的福利津貼不擇手段,令人心寒。 我不是老王,也不打算自賣自誇,身為一名現任的海外志工的我並不想吹噓我的豐功偉業,也不認為我的工作能拯救地球、改變世界。但也許在未來,你也有機會能參與海外志工服務,請你在行前務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及觀念,畢竟我們到海外的目的是服務,而不是增加他人的困擾及負擔。以下是我的一些小小心得,跟想要成為海外志工的你分享: 1. 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嘗試新事物,尊重當地的文化、習俗及信仰。 2. 志工是來服務及協助,不是來改變,請放下你的身段,也不要用批判性的角度看待事情。 3. 要有禮貌,注意言行舉止,因為你代表的是國家形象。 4. 盡力的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求回報,也不要做出會讓運用單位困擾的事。 5. 珍惜你遇見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相信你一定也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2014-09-12T03:14:50+08:0012 9 月, 2014|台灣好旅人, 認識永續旅行|

蘭嶼角鴞說:你好亮、我好怕!~2013年 蘭嶼好旅人計劃 ~

  蘭嶼角鴞說:你好亮、我好怕! 一次蘭嶼的旅行,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志工與同行朋友進行蘭嶼角鴞夜觀活動,確因無知,讓手上的白光成了打擾蘭嶼角鴞生活的違禁品,幸好遇到達悟族導遊熱心地教導角鴞夜觀的簡單常識。「這應該是一個可以避免的錯誤」協會志工心理這麼想,旅程後開始尋找是否有單位針對進入蘭嶼的旅人進行蘭嶼角夜觀注意事項的宣導,也諮詢了一些島上的朋友,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於是志工團決定著手避免驚嚇蘭嶼角鴞的行動計畫。 蘭嶼是一個美麗的小島,地理環境的特殊,加上大眾交通工具的限制,使得進出蘭嶼的旅客量相對容易管控,志工們經過幾次討論,決定用簡單的宣導模式,在幾個重要的進出觀光點做宣導,避免太多量的印刷,減少環境資源破壞,內容以簡潔的圖像模擬蘭嶼角鴞的心情喊話為呈現主軸,幾經討論後「蘭嶼角鴞說:你好亮,我好怕!」成為了宣導標語,配上漫畫,除了製作成告示小海報,最後用紀念章蓋印取代一張張的DM。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志工團於2013年暑假再次踏上蘭嶼,一邊在蘭嶼旅行一邊尋求更多在地居民的支持。蘭嶼角鴞的提醒計劃是一個單純由志工發起的構想,透過簡單的圖像與標語,用了不到新台幣一萬元進行插畫、製作宣傳單與橡皮章,在網路上兩天內被一萬多個網友閱讀,轉貼了115次,引起不小的迴響。 志工團帶著與蘭嶼朋友的支持回到台灣本島,思考如何創造下一個簡單的力量,繼續為蘭嶼小島努力,以降低觀光所帶來的環境、文化衝擊,尊重在地生態與文化,讓蘭嶼島的整體發展更永續。

2014-06-20T04:34:19+08:0020 6 月, 2014|台灣好旅人, 新聞稿, 蘭嶼好旅人計畫|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