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永續發展的旅行方式、旅行相關行業的經營者。什麼是[好旅行],是在旅行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對地球的負擔,加強對地方的回饋,讓地方人有餘力一同來守護在地的自然與文化,也就是一種永續旅行的態度與方式。

日月潭、龜山島、嘉義好美里勇奪2022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獎

【新聞稿】_照片左一全球百大故事競賽負責人Louise de Hemmer / 左二 台灣觀光局駐德國辦事處主任謝長明 / 右二台灣永續旅行協會顧問張怡平 / 右一 ITB柏林總部 企業社會責任CSR專員 Rika Jean Froncois 2022綠色目的地暨未來觀光峰會(Green Destinations 2022and Future of Tourism Submit) 於2022年9月26日在希臘雅典展開,並在當地時間27日晚間18時(台灣時間9月28日凌晨)進行「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獎」(Top 100 Destination Sustainability Stories)頒獎,本年度台灣有3個目的地永續故事獲獎,分別是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日月潭減廢行動」、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會冬眠的龜山島」、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好美里找回消失的沙灘」獲獎(排序依提案單位字首筆畫)。 該獎項由荷蘭非營利組織「綠色目的地基金會」(Green Destinations Foundation)舉辦,獎項名稱於去年度(2021年)由「全球百大綠色目的地比賽」深化為「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獎」,盼透過永續故事的呈現,分享綠色目的地永續實踐的親身經歷與心路歷程,促成跨域與跨國交流,讓競賽轉型為相互學習的交流平台。 參賽者(目的地管理單位)在通過第一輪的永續基礎準則評鑑後,方能進入第二輪「優良實踐故事評選」(Good Practice Stories),而評比標準除了永續行動實際內容外,更包含完整性、永續性、有效性、創新度及可仿效施行程度,最重要的是行動過程中的具體數據資料等。 疫情影響,綠色目的地年會與頒獎典禮,過去兩年轉為線上舉辦,本年度峰會由希臘雅典主辦,交通部觀光局指派德國辦事處謝長明主任出席代表領獎,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由張怡平顧問代表與會,與各國目的地代表、產業代表及社區團隊等得以在歐洲同聚,本屆「2022綠色目的地暨未來觀光峰會」議程涵蓋觀光業者如何在運用數位科技,將永續思維納入產品設計過程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地;飯店業者運用數位科技傳達友善環境的動人故事、目的地管理單位致力文化遺產保存與尊重地方生活脈絡來呈現真實的在地文化,並透過永續旅遊的實踐回饋社區。 另外,這次年會更特別與未來觀光聯盟共同合作,會議中針對全球疫後觀光市場,提出氣候變遷的調適與行動原則,提供與會代表們有更多接續參與的行動方針,藉此讓疫後觀光產業創造多贏的效益。 2022年臺灣獲選全球百大永續故事獎的案例如下(排序依提案單位字首筆畫): 日月潭從循環開始 跟一次性飲料杯說再見 過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轄內業者每年合作舉辦淨潭活動時發現,所清理出的垃圾大部分是塑膠、寶特瓶及飲料杯等;去年(2021年)因大乾旱造成潭底裸露,及中部地區因缺水所進行限水措施,更讓在地人警覺氣候變遷的巨大影響。有鑑於台灣每年用掉約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衍生出4.7萬公噸垃圾量,日管處帶頭從源頭減量思考,發起「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行動,導入「循環杯借用系統」及「友善奉茶行動」,除了設置3處循環杯自助歸還站外,更有16間轄內店家主動參與循環杯免費借還行列、超過50家業者加入友善奉茶行動; 今年運用3C科技在全台借還點及奉茶點的串聯下,誘發遊客改變習慣,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參與,共同達成降低一次性用品垃圾量的目標。 這項行動更獲得日月潭在地業者熱情響應,以異業結盟的方式推出了「減廢套裝旅遊商品」,串聯水上遊憩活動、邵族傳統文化導覽、就地取材自製食物盤、SUP體驗與撿拾潭邊廢棄物等遊程,遊程中更有驚喜任務推出後遊客反應熱烈、快速額滿,吸引更多在地商家加入,更讓在地業者更有動力。 會冬眠的龜山島 春夏限量拜訪 曾為軍事管制、後來開放觀光的龜山島,被定位為「生態島」,目前由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NEYC)管理。為了讓觀光與生態保育平衡發展,龜山島每年登島遊客都進行總量管制,並且限定季節拜訪,考量遊憩將對自然環境產生壓力,每年僅 3 月至 11 月開放民眾登島觀光,且不提供住宿過夜,是「會冬眠的島」;其實,這樣安排也是因為考量東北季風海況不利航行,就規劃讓島上生態「休養生息」。 NEYC 制定與運行的龜山島實施總量管制制度,歷經多年的檢討修正,現行的制 度為,限制遊客人數1800 人/日(2015 年至今),並疏導同一時段島上遊客人數,每日登島時間分 4 時段,每時段登島總人數以 450 名為原則。 [...]

交通部觀光局組團赴GSTC清邁亞太會議進行國際交流-啟動台灣綠色區域整合國際行銷

2016-2018年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東北角管理處)持續參與全球百大綠色旅遊目的地競賽並獲入圍,經過三年持續努力,於2018年通過全球綠色旅遊目的地認證銀質獎章,受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以下簡稱GSTC)邀請,由交通部觀光局率東北角管理處、頭城休閒旅館與台灣永續旅行協會於2月28日組團參與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於泰國清邁舉行的全球永續旅遊亞太會議與論壇 (2019 GSTC Asia-Pacific Sustainable Tourism Conference)。 GSTC首度以亞太區域為主的會議,會議主題包含:旅遊目的地智慧管理、品質觀光(如何傳遞永續品質體驗)以及旅遊產品與野生動物保護、友善無障礙旅遊環境等議題。會議討論到如何利用大數據來輔助旅遊地的管理決策,影響和監控遊客的行為以減少對於當地的衝擊;第二個關注議題則是在動物保育與觀光,隨著動物保育與倫理意識逐漸受到重視,在清邁已逐漸以拜訪大象體驗營取代熱門的騎乘行程;在台灣最為人知野生動物旅遊產品有東海岸的賞鯨豚旅遊、以及每年4-5月的螢火蟲季,如何從旅遊挹注到野生動物保育,也是此次的關注討論焦點。會議的第三個討論主題則是有關遊客體驗的品質觀光,這不僅僅是對於一般遊客的體驗,更重要的是讓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適當的可及性條件與資訊,也是GSTC永續旅遊準則裡的項目。 不同於一般大眾認識的生態與綠色旅遊,GSTC 推展永續旅遊的範疇涵蓋負面衝擊與遊客行為的管理,包容與友善的旅遊管理與策略也將是全球旅遊業者無法忽略的一環。東北角管理處陳煜川副處長受邀於友善與無障礙環境主題擔任與談人,與孤寂星球(Lonely Planet)無障礙旅遊經理與編輯顧問Martin Heng、日本無障礙旅遊中心董事長Hideto Kijima等全球友善旅遊專家,交流東北角沙雕祭多年來在友善與無障礙環境策略經驗與故事。 同時東北角管理處三年來在綠色區域管理與發展上的努力,區域內頭城休閒旅館於2019年2月獲得Control Union – GSTC 飯店認證,3月1日Control Union集團邀請GSTC執行長Randy見證,於會場授證予台灣觀光局東北角管理處與頭城休閒旅館,台灣永續旅遊協會秘書長認為此行的目的具有啟動台灣東北角綠色區域整合國際行銷行動的意義,更能接軌國際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 補充說明: 照片說明如下: 1.照片1_東北角陳副處長與與談人合影_共5人:後排右一為泰國Nutty冒險旅行社經營者Nithi Subhongsan等友善旅遊專業者、後排右二為印度唯一一家無障礙旅遊旅行業者(家中有視障與身障的成員)。 3.照片2.中_GSTC執行長Mr. Randy Durband授證頭城休閒旅館江富美總經理,左五為Control Union駐新加坡總經理王志瑜先生 「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 (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 ,GSTC) 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為國際永續旅遊組織龍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聯合國基金會(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與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於2008年共同發起「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 (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 ,GSTC),集合50多個全球旅遊組織共同研擬出「永續旅遊準則」,讓所有的旅遊目的地,在管理與行銷策略上整合:生態環境、古蹟遺址與住民福祉,達到旅遊地區生活環境的永續發展。 [...]

2023-02-02T13:46:34+08:006 3 月, 2019|台灣好旅行分享, 台灣好飯店, 新聞稿|

賀!台灣之光國際揚名 東北角暨宜蘭勇奪綠色旅遊目的地國際認證銀獎

  深耕三年,東北角暨宜蘭國家風景區獲綠色旅遊(目的)地國際認證銀獎 綠色旅遊目的地國際認證(Green Destinations Awards / Certificaiton)是國際最具聲譽的旅遊目的地認證系統觀光獎項,透過細緻嚴格的100項準則規範,遴選評定申請認證之旅遊目的地是否符合國際永續發展指標。目的在確保旅遊地的觀光發展能兼顧六大永續指標:一、旅遊地的永續管理;二、自然與景觀;三、環境與氣候;四、文化與傳統;五、住民與社會福利;六、商業與觀光服務。其中又以「旅遊地的永續管理」最為吃重,旅遊目的地經營者必須從觀念做起、從「在地」出發,依據國際標準全面盤整過去累積的工作成果,建立策略、願景、落實的具體計畫,才能與全球永續思維接軌。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區(以下簡稱東北角風管區)多年來致力於環境保護,控制觀光開發造成的衝擊、推動在地特色,於2015年以「舊草嶺自行車環狀線」入圍觀光界諾貝爾獎「明日旅業大獎」。以此為契機,東北角風管區與台灣永續旅遊協會(STT)結緣,在STT的協助下,自2016年起參加「全球百大綠色旅遊目的地( Top 100 Green Destinations)」的評選,第一年即符合15條準則,獲得入圍肯定。在東北角風管區的努力下,2017年進一步完成符合30條準則的門檻,2018年更挑戰100條超高水準「綠色旅遊目的地國際認證」,獲得銀質國際大獎的殊榮。 今年綠色旅遊目的地盛會與頒獎典禮於2018歐洲綠色之都荷蘭奈美亨(Nijmegen)舉行,東北角風管處企劃林庭亘與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秘書長陳盈潔,於荷蘭時間9月27日代表出席領獎,並獲邀參與「全球領袖聯盟會議」(Global Leaders Network),與全球20個國家代表共同建置全球綠色旅遊目的地機制平台,並將分享台灣的永續實踐故事。 不只是公務!公務員將國際永續準則內化成信條 負責「綠色旅遊目的地國際認證」計畫的東北角風管處技正林佳鋒表示,由於國際永續旅遊準則的標準非常高,這三年來每一步的推動都不容易。還好東北角暨宜蘭國家風景區本來就有良好的體質,一方面大家處內夥伴的保育觀念都有一定水平,討論這些議題時很容易達成共識;二方面東北角與宜蘭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本來就很豐厚,只要加以整合、規範、持續監控,便可以達到國際標準。除了要有專人去盤整既有的資源、溝通連結,最困難的是,如何將全英文、抽象的國際規範轉換成大家聽得懂的案例,一遍又一遍的宣導、解說,讓各單位都能理解,進而通力合作。 「最重要的還是要內化。原本大家對於『永續』是什麼都懵懵懂懂,從一開始的15條,再來30條、100條,這段過程,就是讓大家在操作中將國際標準內化成自己的觀念,而不只是參加比賽。」林佳鋒說:「公務員在辦理業務時,往往將業務辦理完畢,這項工作就結束了。但『永續』不是這樣的,它短期內看不到什麼具體的成果,重點是要持續不斷的去做,未來成果才會慢慢顯現,而且無法預期什麼時候才能有成果。我們只能相信、只能從自身開始去做,進而慢慢影響身邊的人。就像減塑、減碳,都要長久的去推動。要在公務體系中建立這種工作觀念,並讓大家內化,進而以在地為榮,這個過程是最艱難的。」 從淡蘭百年山徑開始,用傳統工法傳承古道記憶 得到銀獎,只是東北角風管處邁向下一個階段的起點。接下來要著手的是深化認證項目中地「文化與傳統」的永續旅遊管理行動計畫,推動淡蘭古道的維護、保存與開發。 東北角與宜蘭的歷史,始於淡蘭古道。這條在清代時串連淡水廳(今台北)與宜蘭的交通要道,承載著先民一步一腳印、開山墾荒的艱難歷史,也承載著貨物、文化與產業發展的深厚記憶,馬偕醫師在此也留下許多史蹟。而今,這條只能徒步行走的交通要道已被現代化的公路、鐵路所取代,唯有登山踏青的旅行者,在此追溯它的輝煌過往。 林佳鋒認為:「古道需要持續維護。過去的作法很簡單,哪段壞掉,就發包給廠商用現代工程的方式去修,但古道有它的歷史價值,這種修法是有問題的。我們一直在思考是否能使用更友善環境、更永續、讓當地居民能參與進來,並延續其文化意義的做法。這裡有很多老人家,淡蘭古道是他們早年生活的一部分,以前古道是採用自然材料、徒手的方式修繕,這也是對古道與環境最好的維護方式。是不是能讓他們將過去使用的工法傳承給年輕世代,也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經驗是很有價值的事物?」這項計畫正在推動中,將藉由示範施作、工作坊、紀錄片等種種渠道,鼓勵當地居民加入古道的修復作業,將湮沒於荒煙蔓草中的生活記憶,一點一滴找回來,並以自己所擁有的文化資產為傲。 綠色旅遊目的地國際認證 http://greendestinations.org/awards-certification/ 「全球領袖聯盟會議」(Global Leaders Network) http://greendestinations.org/global-leaders/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官方網站 www.sustainabletravel.org.tw

2024-02-07T21:32:32+08:006 3 月, 2019|台灣好旅行分享, 新聞稿|

台灣東北角採用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規劃社區型友善遊程,落實全球指標之在地化接軌

台灣東北角採用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規劃社區型友善遊程,落實全球指標之在地化接軌 響應2017年「國際永續旅遊年」( 2017 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由國際旅遊組織龍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聯合國基金會(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與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組成之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簡稱GSTC)與台灣交通部觀光局合作,於6月16日至6月18日於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區(簡稱東北角風管區)舉辦全球永續旅遊準則培訓課程。 本次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培訓課程,由GSTC指派環球生態旅遊培訓中心 (The Globe Ecotourism Training Centre – GETC)執行,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所與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在地協辦,該課程除了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相關內容,也將東北角地區友善旅遊的規劃與推動納入本培訓執行計劃,結合永續三元素:環境、文化與社區特色,規劃三條東北角社區型友善遊程:【舊草嶺自行車隧道】、【卯澳漁村文化保育參訪】與【福隆海洋保護與海洋藝術創作】,透過社區居民、回鄉青年分享他們保護環境的故事,同時結合在地特色活動、在地友善食農餐廳等,讓參與培訓的學員有機會認識不同的東北角與深入在地生活。 除了在地居民的參與,本次的友善遊程更結合在地福隆國小,運用福隆國小長期經營的沙雕教學資源,設計沙雕活動。而參與本訓練課程之福隆貝悅飯店更配合主辦單位減少瓶裝水之使用,會議全程不採用一次性塑膠餐具,並鼓勵所有與會人員自備水壺、牙刷、雨衣等用具。 GSTC講師兼環球生態旅遊培訓中心創辦人Steven Chang表示:「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是全球永續旅遊組織的龍頭,這次很榮幸地能夠與台灣交通部觀光局合作,在台灣舉辦永續旅遊準則培訓課程,也很感謝東北角暨宜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的協助參與交流,透過與台灣永續旅遊專家交流,規劃更符合永續旅遊準則之「社區型友善遊程」,結合地區回鄉青年、福隆國小、在地飯店、在地民宿、在地餐廳以及海洋大學海洋生態復育計劃,也結合了在地卯澳漁村文化、舊草嶺隧道的歷史遺址以及一年一度的國際沙雕藝術。」 GSTC為全球制定永續旅遊準則之最高單位,為全球兩百多個綠色、永續、生態相關之認證標章,提供統一的永續標準規範,在管理與行銷策略上整合:生態環境、古蹟遺址與住民福祉,達到旅遊地區的永續發展。這套準則可以應用於觀光景區、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部落社區與相關旅遊產業(如飯店、旅運、旅行社等),提供全球綠色旅遊市場一個行銷平台。 全球許多國家紛紛投入永續旅遊的管理策略,以「質量」取代「數量」為目標,提升旅遊的品質。面對鄰近國家環境資產結合觀光永續發展的積極投入,台灣觀光局也開始將豐富文化資產串聯生態與在地社區,搭上2017國際永續旅遊的浪潮,讓台灣的文化資產旅遊、大自然旅遊能開始朝向跨域整合管理與行銷模式,也讓世界看到台灣政府在永續觀光的努力。  

「全球永續旅遊標準 2017培訓計畫」GSTC Training

本課程由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訓練師,來台授課課程。 一、  課程時間:106年6月16日~18日 二、  課程地點:福隆貝悅大飯店(新北市貢寮區福隆里興隆街41號) 三、  課程費用:新台幣12,000元(含三日午餐,不含住宿與交通費用) 四、  課程報名: 歡迎洽詢台灣永續旅行協會 smallj3000@hotmail.com / 0939752924  五、  主辦單位: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 / The Global Ecotourism 環球生態旅遊培訓中心 協辦單位: 台灣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 五、  課程內容: 下載課程內容網址 備註:本次課程完畢尚有線上測驗(費用另計,欲參加線上考核者需繳交75美金),答題正確率75%以上,可取得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頒發之證書。                                               [...]

2017-03-26T04:54:19+08:0026 3 月, 2017|台灣好旅行分享|

東北角風管區與花連吉哈拉艾 獲選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宣布2017年為「國際永續旅遊年」( 2017 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全球綠色組織紛紛加入永續旅行的推廣活動。在歐洲,綠色旅遊目的地(Green Destination)邀集國際永續旅行協會(Sustainable Travel International)、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sian Ecotourism Network)等夥伴,參與「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選拔」(2016 Green Destinations Top 100)。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提名花蓮縣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參賽,國際永續旅行協會執行長布萊恩. 穆利斯(Brain Mullis)亦邀請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區(以下簡稱東北角風管區)參賽,雙雙獲選「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選拔」;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理事長陳盈潔於斯洛維尼亞時間9月28日代表出席領獎,並宣傳台灣觀光局與地方社區推動「永續旅行」的努力。 本項全球綠色旅遊地獎項選拔活動,目標並非在遴選出完美的綠色(永續)旅遊目的地,而是尋找「努力」邁向永續目標的旅遊目的地。評選標準以五個永續大項為主要指標:(一)自然與景觀、(二)環境與氣候、(三)文化與傳統、(四)住民與接待、(五)旅遊地的永續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五項「旅遊地的永續管理」,期望經營者能努力平衡旅遊目的地在地經濟、生態環境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從「在地」出發,與全球永續思維接軌。 台灣東北角風管處與豐南村吉哈拉艾的雙雙獲獎,不僅讓台灣加入2017全球永續旅遊的版圖,更重要的是,提供台灣觀光發展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在一個地區內,政府從上而下、社區由下而上,雙方共同朝向永續的目標努力,地區的觀光能量將會更具創意,觀光產值也能更趨穩定。 台灣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在地生活與自然生態,若能以永續架構為藍圖,提升旅遊地域旅遊的品「質」,制定地域旅遊的總「量」管理,提升單位產值,與全球綠色永續的旅遊趨勢接軌,必能提升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國家旅客來台渡假的比例,建立台灣地域觀光在國際視野中的特殊價值。 (補頒獎的照片)   新聞連絡人: 侯安璐 0939919238 林小姐 0989840366 臉書粉絲團: 樂活旅行家  https://www.facebook.com/lohastraveler/ 協會官方網站: www.sustainabletravel.org.tw 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 http://greendestinations.info/2016-top100/  (選拔介紹) http://greendestinationsday.com/program/  (發表場合內容)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宣布2017年為「國際永續旅遊年」( 2017 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全球綠色組織紛紛加入永續旅行的推廣活動。在歐洲,綠色旅遊目的地(Green Destination)邀集國際永續旅行協會(Sustainable Travel International)、亞洲生態旅遊聯盟(Asian Ecotourism Network)等夥伴,參與「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選拔」(2016 [...]

2017-03-26T02:32:27+08:0026 3 月, 2017|台灣好旅程, 台灣好旅行分享, 新聞稿|

瓶罐帶離島,旅行零痕跡 ~ 2016 蘭嶼好旅人計劃

瓶罐帶離島,旅行零痕跡 旅人請自備水壺,以減少寶特瓶垃圾。 不可燃垃圾,自己打包「袋」離 小島。 守護環境,守護美麗的島嶼生態! 從2013年起,協會志工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蘭嶼推動自備瓶裝水,或減少塑膠垃圾的使用。 人類使用的塑膠製品 有50%進入掩埋場,5-10%回收使用,其他的去哪了呢? 答案是『海洋』。 最近新聞也報導,蘭嶼島上每日日常垃圾量約一噸,遊客來到島上的季節,每日垃圾量是四噸;而蘭嶼島上沒有掩埋場,處理這些垃圾也是要由島上的工作人員整理後,用~~~船~~~載回島上。 島上也開始推動----多背一公斤的行動 2016起協會響應國際 Travel Against Plastic (TAP)活動,減低海洋生態的破壞,推動降低塑膠寶特瓶的使用, 本計畫構想很單純,不隸屬任何政府計畫,純粹是協會志工撥出時間與捐款, 希望能讓來到蘭嶼的旅人們,能夠更友善我們的環境, 也期望能推動旅人自備瓶裝水壺,以降低旅遊時製造的寶特瓶垃圾,減少對小島生態的影響。 好旅行(Responsible Travel / Sustainable Travel)~~~降低旅程中對於環境與在地文化的衝擊,同時增加對於在地社區的關懷與福祉。

2016-06-14T13:32:55+08:0014 6 月, 2016|台灣好旅行分享, 新聞稿, 蘭嶼好旅人計畫|

池上在地友善創意餐盒~處女作

池上農會結合池上媽媽們,在池上地區推動時光穗稻-豐收飯,豐收飯的起源是因為早前農機尚未發達的時候,一切農事都靠人力來完成,當人手不足時我們都會採換工的方式相互支援,所以每到用餐的時候,農村婦女和小孩就會用擔子把餐點挑到田邊,辛勤耕作的農夫們則圍成一圈,用大碗享用豐富的一餐,就是「豐收飯」的由來。土雞肉、紅燒滷肉、福菜桂竹筍、菜脯蛋、炒青菜是豐收飯的必備菜色,將這些菜餚結合池上媽媽的傳統手藝,精心製作多道菜色,將池上的好米和新鮮食材,變成桌上一道道的佳餚。(每人350元,10人以上可以訂餐,食用後豐收碗可帶回) (照片來源:池上農會) 有了豐收飯的經驗,這次池上農會也規劃了創意餐盒,讓池上小農的在地食材可以做更多的發揮,當天在寒流寒風中,原本預計在天台野餐的團員們,讓咖啡店的老闆破例收留我們,在稻田中的咖啡店裡享用我們的四季餐盒,這是一頓讓團員們跌破眼鏡的料理創作,大家沒有想過可以享用這麼別出心裁的餐盒。餐盒由梅園農友三花大姐當大廚,這是她的餐盒處女作,把池上農友們種的自然米、洛神、青菜、梅子、金針、南瓜、醃肉等食材搭配成創意料理,包含四個主題 : 箱壽司、野菜沙拉、金針吃了梅、豆腐白菜湯。 箱壽司是用蛋皮包著吳家恩用自然農法耕種的米、夾著在地友善生產紅蘿蔔、小黃瓜,以及三花姐自製的客家醃肉,粒粒分明的自然米夾著這麼新鮮的蔬菜與醃肉,非常的爽口美味。 「金針吃了梅」更是讓人回味無窮,家恩種的友善金針,配上三花姐的梅子與醬汁,真是絕配,金針咬起來的口感非常融入梅子的味道,讓很少吃金針的團員當天就買了包金針回家。 野菜沙拉也是一個重頭戲,裡面包含陳桂英理事長與潘杏慧種植的高麗菜、南瓜泥、妹仔菜與洛神花,搭配上用梅子調成的醬汁,特別是南瓜泥的鬆軟口感讓整個沙拉更出色。 青菜豆腐湯,雖然看起來並不特別,但搭配上前面三個主題的料理,在地的青菜與豆腐,不僅建康新鮮,也樸實地襯托出其他料理的美味。 有趣的是,三花姐一整天都非常緊張,手拿著麥克風介紹食材之外,她緊張得不知道要說什麼,在我們吃到一半時,他說:「阿!忘了把洛神放到沙拉了。」如果加上洛神,莎拉的口感或許會更棒,讓大家心裡自己想像。 除了之外,九號咖啡館的老闆煮了洛神茶,配上特製的鬆餅。鬆餅就像是個西方來的食物,跟在地食材有關嗎? 這個鬆餅並非用麵粉製作,而是用池上農會出產的米穀粉搭配材料製成,口感上跟麵粉有些許不同,但健康與美味是不在話下。米穀粉是池上米製品的副產品,是池上鄉農會輔導契作生產之稻米為主要原料,篩選碾成CAS一等白米,再研磨製作成米穀粉,池上農會蘭湘介紹:米穀組織Q軟細緻,胺基酸組成比例及消化吸收率優於其他穀類,且吸油率低,讓製作餐點時可減少油質使用,對小麥過敏的人可以選擇,也是健康的食品。 聽到自己口中的鬆餅是這麼特別的米穀粉,口感相當美味、健康,午餐後的池上農會參訪之旅,很多團員特別買了米穀粉回家,準備小試身手。 一趟小農與假日農夫的交流之旅,大家更能用心去體會這些食材的珍貴與農友的辛苦,美味的感覺不僅在於味蕾,更在於心中大家試圖去友善土地的一份真心。

2014-12-29T00:30:37+08:0029 12 月, 2014|台灣好旅程, 台灣好旅行分享|

友善農遊‧找尋池上安心好味道

國人愈來愈重視休閒生活及健康飲食,當個都會農夫下田種菜或是到鄉下去認識生產者,是目前最夯的有機休閒方式;近年來到東部進行一產地小旅行更是日漸風行,到鄉村走一走、直接跟農民買,或親自到田裡摘菜,除了以實際行動支持農友之外,也展開了以人名相互連結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係。 池上農會今年嘗試導入社群支持型農業的構想(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整合產地生活、產地生產與產地旅遊的平台,輔導農友及在地組織,錯開農忙時節,推出實驗性「友善農遊活動」,把消費者直接帶到產地實地了解,有機或無毒的農產是怎麼種出來的,透過消費者的支持,讓農友們願意繼續用友善土地方式,種出健康的農產。 實驗性「友善農遊活動」到底怎麼玩?跟著我們一起來~ 首先,沿著197走訪池上的山路,我們來到池上祕境─梅園,夏日可登山聆聽蟲鳴鳥叫,兩旁綠叢蔓藤是大串山苦瓜的驚喜,山頭可遠眺池上197縣道的稻田風光,梅園還不時有獼猴攀枝偷梅,偶爾有山羌或野豬遊走的足跡遺留,甚至有機會見到黑熊,冬日綻放的白梅花芬芳了整片山林,這裡的梅子自然生長,不刻意剪枝下仍年年結果,農友說這是天恩。 害羞的梅園主人吳山花女士用心開發種植農產,將年年採收的梅果釀製成紫蘇梅、梅精和梅露,自製的豆腐乳、檸檬乾更是打出口碑,推廣出池上媽媽愛的品牌,來到梅園請一定要品嚐她的好手藝。 在池上灌溉渠道的木製涼亭旁有處不沾染農藥的田地,秋收的稻穗粒粒飽滿,綻放橘紅的金針田是用山泉水灌溉的無硫金針,冬日休耕的稻田撒滿椰殼,整群麻雀飛舞在田埂間,這片田地上的泥土充滿芬芳和生機,這是研究自然農法的吳家恩先生的精神,秉持健康友善的種植理念,他認真開發有機米、自選米和有機黃豆,自製營養健康的無糖豆漿和豆渣餅,用心經營小農食在產品,若下次騎單車行經於此,不妨到涼亭坐坐,感受兩旁作物所展現的自然生命力。 池上阿美族的魅力無所不在,來到慶豐社區野菜園摘取紅艷飽滿的洛神,端看琳琅滿目的山林野菜,對部落了解甚詳的潘信惠小姐會教你如何品嚐自家釀製的原住民小米酒以及阿美族民謠。 探訪陸安部落,用竹藤和木作改造的可愛山谷菜圃滿滿都是部落奶奶野菜栽植的豐收成果,她還會教你如何用竹藤編織阿美族小魚簍,八月豆干、梅干菜和糯米水是在地的家鄉味,夜晚品嚐阿美族最原始風味的野菜湯,長老在營火旁哼起小調,大夥開心環成一圈舞蹈,敲響大地的慶典。 最後一定要來到金色豐收館了解「池上米好吃的祕密」,順便看看花東縱谷地區最盛大也是最精緻的花海畫布—四季米樂園,襯著瑰麗的山川壯岳,把這樣的美景,深畫入記憶之中,作為旅行的終站。 池上的安心好味道,池上的稻田饗宴,等待你來探尋。 (照片來源:池上農會提供)

2014-12-25T00:03:19+08:0025 12 月, 2014|台灣好旅程, 台灣好旅行分享, 新聞稿|

池上友善耕作實驗旅行 -超越綠色的台灣好旅行-

池上農會主辦的「豐派對之發現產地小旅行體驗」是一趟友善小農的好旅行;然而行前就連領隊為也沒辦法100%確切地告訴團員,兩天一夜池上行程的每個細節會是甚麼,因為這是一趟實驗性旅程,拜訪池上地區友善耕作的小農,有部分小農是第一次在農園正式接待客人,第一次準備團體膳食。團員招募的條件除了要自付旅費之外,最關鍵的是要有一顆友善在地的好心腸。因而邀請台北菜菜子「實驗」農場學員作為實驗團對象,沒想到竟然在短短一周內報名額滿,且供不應求。 池上小農園參訪從友善梅園的踏雪尋梅、慶豐野菜教室的洛神花園、陸安部落的歐咪阿給教室、陸安花園菜圃晚餐派隊到有機黃豆與自然米農田。每一站的小農友都讓團員們驚喜連連,農友們準備的梅子饅頭、洛神花糯米飯糰、創意麻棋串到黃豆渣餅,配上小農們自製熱梅汁、熱洛神花茶、小米酒、熱豆漿、小米酒咖啡等,為寒流的低溫,帶入一陣陣的暖意。營火派對上的蝸牛南瓜、地瓜、原住民八寶菜、自然米配上原住民醃肉囍烙、客家醃肉、火雞肉醬汁、酒釀紅豆湯圓等更是不在話下。農友們用農園友善的素材為大家準備料理、醬汁。還意外品嚐到八寶菜之外的山橘子菜,口感相當特別。 來到阿美陸安部落,晚餐後不免俗的來個帶動跳,菜園的火堆旁,還沒入夜就圍坐了聚落長輩,音樂按下,社區媽媽隨著音樂起舞,眾人們七手八腳混亂中在火堆旁跟著跳,不同音樂有不同的舞步,看起來很容易,跳起來卻很難。菜菜子林老師很好學,非常執著地學著舞步,離去前,部落長輩突發其想,提議要跳廚房舞來歡送我們,大人小孩每個人兩手各拿一樣鍋碗瓢盆,清唱著跳了起來,真的是非常可愛,大家都感受到原住民的隨性與真誠。 又吃又跳之外,假日農夫與池上小農的交流,讓「友善耕作」幾個字變得更溫柔,菜菜子的假日農夫的友善耕作是以有機為主,都是供應自己家人食用;然農村生產除了要面對生態友善之外,還需要考量農村生產過程中的元素與人力,特別是在台灣主要農作物產量仍倚賴慣行農法,因此耕作過程中使用噴殺草劑或焚燒稻草是否仍可以是友善耕作,這些課題都可以再討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在生產的過程與環境取得平衡點,讓消費者吃得安心,是每個友善小農要思考的。菜菜子實驗農場林老師認為,菜菜子學員的精神是以支持在地友善的產品,更甚於絕對有機,也因此兩天旅程下來,團員都捧場買了很多農友的加工產品,有幾位買到用箱子扛回去、還向農友買了一個麻布袋回家。 這趟旅行的目的並非去期待一級農業生產者瞬間變成三級觀光服務業者,轉而是期望在實驗過程中找出能回饋在地,鼓勵友善生產的無形力量,這樣任務比規劃一趟豪華「池上小旅行」困難許多。池上農會主辦的實驗旅行沒有坊間商業小旅行的故事包裝與普羅觀光公式,然而在伯朗大道、天堂路、池上米、金城武樹之外,這是一趟能夠鼓勵池上農友持續用友善的方式耕作,也讓友善假日農夫能把自己對於友善的想法與池上的生產者進行第一次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實驗之旅同時也結合台灣永續旅行協會推廣的旅行精神,除了要以行動回饋在地,團員們自備環保餐具、水壺(或保溫鋼杯)、自己帶毛巾牙刷牙膏沐浴乳等,商請民宿老闆當天收起所有一次性備品,而到訪的每一站小農,也都準備瓷杯碗等,不使用一次性產品,購買農產品也都用紙袋包裝,但行程中並沒有任何的不方便。 都市裡的假日農夫,短短兩日的池上旅行,眼底的記憶是那一幕幕農園樸實的景像、嘴裡的記憶是的在地料理、耳朵的記憶是那舞蹈中的音樂、嗅覺的記憶是不同農友釀出的小米酒,手上的記憶是編著無法真正拿去補漁的阿美族漁婁的觸感,心裡的記憶是那無形的感動。 回程中,幾個伙伴們討論著下一次更深入的池上友善耕作交流。

2014-12-23T09:51:51+08:0023 12 月, 2014|台灣好旅程, 台灣好旅行分享|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