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旅行小撇步~做一個永續旅人 ~行前~ 出遊前不要隨便拔冰箱插頭喔! 雖 然大家都說出遠門前把不需要用的電源都拔掉,但冰箱電源可是要三思而後拔,因為冰箱運作時的溫度有助於其壽命的延長。建議出遊一個月以上可以清空冰箱 --->擦拭乾淨然--->插頭拔掉;出遊一個月內,則可考慮把冰箱不吃的食物清理一下,減少負荷,但不一定拔插頭。(普遍建議若冰箱長時間 不接電,兩個月最好把冰箱插上電源運作,作為保養。) 有想過每日報紙訂閱也可以捐贈嗎?? 當你計畫一個月以上的遠行,一種可以避免讓日報塞爆你家的信箱又可以做善事的方法,不仿試著讓送報生把報紙送到社會福利機構。與其他人分享。 行前規劃,減少迷路又減碳 雖然旅行中可能會發生許多有趣的意外,但妥善規劃行程可避免發生如開車走錯路或是搭乘錯誤車班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有PND(導航裝置)的話可以在事前先規劃遊玩的景點及各式POI(趣味點),免得到了當地還要開車逛大街,浪費汽油. 或是可以在Google map上先遊覽一番再出發,都不失為節省時間及能源的好方法。(台北縣,Philip Lee) 做深入式定點旅遊,減少因交通產生的廢氣及能源消耗,並可深入瞭解當地特色。減少參加大拜拜式的美食主題活動,例如鮪魚季、曼波魚季,因為這代表該物種會因為這種淺盤式的主題旅遊,被實用、捕捉,以致於減少數量甚或滅絕。(台南縣,LITTLHAN) ~打包~ 減量打包,輕便+耐走 衣服攜帶以輕便、舒服、易排汗、易清洗及易乾為主,盡量自己清洗衣服;腳上穿的則是要耐走,讓你可以上刀山下油鍋,最好還可以參加宴會。 上帝也瘋狂的啟示 記得上帝也瘋狂電影中,一瓶從天而降可樂瓶子所發展出的故事,有些發展中國家還沒建立起回收廢電池或空瓶子的機制,在到訪這類國家旅行時,行前的物品準備就需要特別思考,如:廢電池的處理、使用充電式電池、旅行隨身包的瓶瓶罐罐可否在旅遊地回收。 永續又衛生的旅行食具 去哪裡都一樣,建議自行攜帶的東西有: 寬口鋼杯(當碗或當杯子兩相宜) 耐冷耐熱水壺(或保溫瓶) 環保湯匙筷子 小沙布巾(擦嘴巴用) 在飛機上、火車上的供餐都多採用免洗餐具(湯匙叉子刀子等),若是我們可以少用一些免洗餐具,就能夠節省更多的資源;不論到訪未開發國家或是已開發國家,這些食具都相當方便,特別是身為筷子民族的我們,隨身攜帶筷子真是妙用無窮,還可發揚國粹。 旅行有三寶 雨傘(帽子)、毛巾、扇子(熱水袋) 雨傘(帽子)可以遮陽遮雨,減少塑膠雨衣的購買;毛巾除了可以擦汗、擦手外,還有許多其他功能;至於扇子與熱水袋的選擇就看旅遊地位於寒帶或熱帶。 特別是台灣少見的熱水袋(water bottle),非常適合在寒帶地區使用,晚上抱著它入眠很舒服,也比開一整晚暖氣或是使用暖暖包更環保,甚至還聽過單車旅行者拿它兼做水壺(有點克難),一舉兩得。 一定不能忘記的~~摺疊式環保袋 每個人幾乎無法一天不碰觸到塑膠袋產品;全球每一分鐘平均有一百萬個塑膠袋被使用,而含聚乙烯成分的塑膠袋需要1000年的時間才有辦法分解(資料來源: reusablebags.com),旅行時別忘了隨身帶折疊式環保袋,可別小看聚沙成塔的效應。 不怕丟臉,到處借東西 有時候旅行的東西可以 向朋友借,例如不同格式的插座,不需要自已買了,問一問週遭的朋友一定會有. 另外如果要去寒帶地區,雪衣這些東西或許就躺在親戚朋友的衣櫃裡,只要用後清洗乾淨,我想他們是很樂意出借的. 還有像是旅行箱,小包包等都可以比照辦理. 這樣一來不用花錢重複購買,也可以物盡其用。(台北縣,Philip Lee) ~交通~ 汽車+腳踏車套裝行程 當您的旅程一定需要開汽車,像是從台北到花蓮、宜蘭等,兩天一夜的旅行,可以考慮攜帶折疊腳踏車(或腳踏車+腳踏車架), 到了當地便不用繼續開車, 可以騎著腳踏車走訪鄉間小路。若您到訪之處有提供腳踏車出租,也可以到當地再租用。 註:在此要提醒的有-車頂式腳踏車架若不使用時裝在車頂上會增加車子耗油量。另,車尾式腳踏車架使用時需注意避免檔到車牌。 慢遊 ~ 步行 + 公車 旅行應該慢慢地品味體驗一個不同於自己文化的地方,除了那些入族式的觀光景點,試著留下一些些時間讓自己慢步於在地生活的腳步中,或是搭上公車慢遊。通常公車是最便宜的大眾運輸工具,也是比較不會讓中老年人迷路的大眾交通工具。 [...]